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2.2 配置fvwm

http://www.duangw.net/computer/work-env/real/openbsd-v4_3.html

2.2 配置fvwm

在fvwm中增加alt+tab功能,以便与其他窗口管理器习惯一致。

编辑/usr/X11R6/lib/X11/fvwm/.fvwmrc,添加:

key Tab A M WindowList Root c c CurrentDesk, NonGeometry

2.3 设置Xterm

缺省Xterm不读取用户主目录下.profile文件,这通过编辑~/.Xdefaults来改变:

echo "XTerm*LoginShell: true" >> ~/.Xdefaults

参考:ksh(1) does not appear to read my .profile!

2.4 设置PKG_PATH

这里依旧选择freebsdchina上的OpenBSD镜像作为第三方软件包的安装源。

编辑.profile,设置PKG_PATH环境变量:

export PKG_PATH=ftp://ftp.freebsdchina.org/pub/OpenBSD/
4.3/packages/`machine -a`/

参考:Making things easy: PKG_PATH

2.5 安装Firefox浏览器

# pkg_add -v mozilla-firefox

编辑/usr/X11R6/lib/X11/fvwm/.fvwmrc,在根菜单中增加firefox菜单项,放在xterm项后:

+        "Firefox" Exec exec firefox

2.6 安装XMMS

在Xwindow下,除了浏览器和终端,还需要一个音乐播放器,这里使用XMMS。

安装主程序和各种声音格式插件:

pkg_add -v xmms
pkg_add -v faad-xmms
pkg_add -v xmms-bonk
pkg_add -v xmms-esd
pkg_add -v xmms-flac
pkg_add -v xmms-fmradio
pkg_add -v xmms-kj
pkg_add -v xmms-mad
pkg_add -v xmms-mikmod
pkg_add -v xmms-mp3
pkg_add -v xmms-shn
pkg_add -v xmms-sid
pkg_add -v xmms-smpeg
pkg_add -v xmms-speex
pkg_add -v xmms-tremor
pkg_add -v xmms-vorbis
pkg_add -v xmms-xf86audio
pkg_add -v xmms-xmp

编辑/usr/X11R6/lib/X11/fvwm/.fvwmrc,为XMMS也增加一个菜单项:

+        "XMMS" Exec exec xmms

机器上的声卡的音量太小,编辑/etc/mixerctl.conf,设置音量:

outputs.master=200,200

参考:How do I configure my audio device?

注:音量设置对i386机器有效,amd64机器上没有对应选项。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Unix操作系统由来

Unix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支持大型的文件系统服务、数据服务等应用。但是只在服务器厂商生产的高端服务器产品中支持Unix操作系统应用,因此SUN Solaris、IBM-AIX都是定位于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的。

到2009年,Unix系统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40年里,Unix由弱小走向强大,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级IT技术和产品的历史性演 进,成为所有企业核心业务首选的系统平台。然而,根据2008年IDC的统计报告中显示,Windows Server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34.2%,逼近了Unix的35%,如今的Unix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Unix一直是企业级行业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并且为现代操作系统的成型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可以说UNIX的发展历史就像应用程序本身一样耐人寻味。

Unix操作系统由来

Unix系统的出现可以说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础的推动作用,Unix早期是从1969年KeThompson在AT&T贝尔实验室创造的 Unix操作系统,是用汇编语言写成的,以至于在随后的应用过程中,将Unix移植到PDP-11/20上的耗费了大量工作进而演化。而正是这个问题的出 现,成就了C语言,可以说C语言本身是为了Unix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而诞生的,通过对Unix的源代码重新改写,使Unix非常具有可移植性,同时开源化 的特点推动了普及更为广泛。


审视服务器市场下的霸主Unix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进化史(图片来源网络)

从Unix操作系统进化史的图上见证了Unix系统的出现,到进入了丰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Unix系统的商业化,贝尔实验室作为Unix研究不能够在一 个很系统化的环境进一步研究,对Unix的继续修改,专业的制作研究性发行版本的组织由此诞生。而System III和System V都是当时相当重要的Unix版本。

此外,对于厂商来说,都纷纷改进Unix系统在行业的应用,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SD版4.2中派生出了多种商业Unix版本,比如Solaris、HP-UX、IRIX 、AIX、SCO等等系统。



熟识各种Unix操作系统

回顾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不难看出随着基本版本的推出,各大厂商更具自己的业务和技术特点开发了各自的Unix操作系统。而在提到Unix操作系统, 不论是任何一个厂商的系统,对于用户来说会不约而同的比较另一个开源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Linux和UNIX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开放源代码 的自由软件,而后者是对源代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商业软件。

对于linux操作系统而言,Unix也有着庞大的厂商“亲友团”,比如Solaris、HP-UX、AIX、SCO等系统是被行业最为熟悉的几个版本。

Sun的Solaris系统


审视服务器市场下的霸主Unix操作系统

  作为早期的工作站的厂商Sun,一直在Unix工作站领域不断探索和发展,基于4.2BSD开发的系统逐渐转向了System V,可以被认为是Unix系统的雏形,这个新版本为Solaris 2,但从Solaris 2.6之后,Solaris 2.7的版本号进入商业模式。之后加大了用于Intel平台上的系统Solaris X86的研发,使得Sun的Solaris系统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发展,依托自身的处理器给予linux操作系统有着很大的冲击,作为Solaris 10的开源版本OpenSolaris新技术将给行业新体验。

HP-UX系统

审视服务器市场下的霸主Unix操作系统

作为Unix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每3年推出新一代版本的HP-UX,而在过去25年时间里,HP-UX已经成了Unix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开源的系统,2008年对于HP-UX的发展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不仅因为HP-UX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还因为惠普在这一年对现有HP-UX 11i v3进行多次功能升级。

  IBM AIX系统

IBM的UNIX,是根据SVR2以及一部分BSD延伸而来。作为IBM公司设计的一款Unix操作系统,AIX主要运行在以IBM的Power系列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上。从1986年它诞生的那天起,AIX就肩负着打造IBM Unix服务器系统平台的重任。然而,随着IBM自身的转型、其他Unix操作系统的开源化和Linux的日渐兴旺,AIX系统已经逐渐在高端系统上应用,转变为涉及各种数据库、Web应用、Web服务和科学计算等多种大型企业应用。

SCO Unix系统

SCO Unix是在国内比较有名气的操作系统,因为他是当时能运行在Intel的平台之一,并且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MicroSoft开发的 Xienx,Xienx是运行在Intel平台上的一种基于Unix V6的系统,对一些追求稳定的行业来说,使用SCO能在x86上运行,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但是随着同样能运行于x86的Linux抢走大量份额,迫于 IBM、Novell压力 SCO放弃出售Unix系统,逐渐呈现没落的趋


随着各种技术(虚拟化、迁移)的发展,x86服务器已经完全能胜任商业核心等各方面的业务应用需求,而这些领域在传统上原来都是Unix服务器的市场。同时在企业应用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推动下,未来的Linux市场的应用正在从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应用程序向数据库和企业资源规划等更加商业性的工作任务扩展,这一切的带来的是Unix服务器市场的冲击,但挑战和机遇并存。

Unix系统的未来

未来的Unix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Unix系统服务器产品主要是集中在特定的行业,像国内小型机市场的主要发展动力来自电信行业。同时,随着 2009年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和3G无线通信业务的开展,对于小型机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商机。最关键的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始终拥有市场需求,特别是在金 融电信行业来说,数据服务器等高密度数据处理的系统环境,这些高端的应用领域,仍然是Unix占据主要地位。

另外 ,Unix的发展和系统设计、架构都是以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为中心的。Unix经历了整体架构和性能的考验,主要用于 “计算”和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所以Unix系统正是利用极少的资源去做关键的处理而闻名。

同时,对于现有的Unix系统服务器而言,对市场所关注的所谓的封闭性并不是非常介意,Unix当年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出现的,应用在IBM的AIX和惠普HP-UX之间进行迁移是十分容易的,尽管Unix厂商都在发展各自的系统平台,但是对用户的应用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基于此,在Unix系统领域,在表面的危机之下,却蕴藏着一定的商机,在用户需求的推动下,在IBM、惠普、SUN等主要厂商的技术进步过程中,相信未来5至10年内,Unix市场仍然会是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简单搭建 OpenBSD 中文环境

First of all

About this Document

声明,本文来自: http://www.OpenBSDonly.org ,作者:Bibby(张煌彬)。欢迎转载,但请保留以上信息。

About OpenBSD

  • OpenBSD: "Only two remote holes in the default install, in more than 10 years!"
  • 购买 OpenBSD 光盘是支持 OpenBSD 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用于实践、实验本文档的最佳方法是购买一套 OpenBSD 光盘,欢迎您通过 http://www.openbsd.org/orders.html#china 页面的联系方式与 Bibby 联系购买,或直接参与 OpenBSDonly.org 论坛。价格:
    • CD(4.x -release):¥180。
    • T-Shirt: ¥150。

Locale support

Source tarball

首先,你需要 OpenBSD 4.2 -release 的源码。这包括两个文件:src.tar.gz, sys.tar.gz。可以在各大镜像站点的 4.2/ 目录下找到。比如台湾的镜像:

下载後请将它们解压缩到正确的位置:

# tar zxf src.tar.gz -C /usr/src/
# tar zxf sys.tar.gz -C /usr/src/

Patch for locale support

为了获取 locale support,你需要下载 locale 支持的补丁。补丁在以下两个地址都可以找到:

这里的 20071008 代表的是 OpenBSD CVS 代码的时间。我用 OpenBSD 4.2 -release 的代码来编译没有问题。所以就[u]不需要[/u]严格按照它的要求,同步到 20071008 的代码树了。

下载後请解压:

# bzip2 -d OpenBSD-HEAD-citrus-20071008.tar.bz2
# tar xf OpenBSD-HEAD-citrus-20071008.tar

解开後会有三个文件:

citrus.patch
rename.patch
INSTALL-OpenBSD

其中,citrus.patch, rename.patch 都是代码补丁,而 INSTALL-OpenBSD 则是说明文档。大家只要照着 INSTALL-OpenBSD 里的说明,一步步操作就 OK 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 export BSDSRCDIR='/usr/src/'

# cd ${BSDSRCDIR}

#
# 开始打补丁啦
#
# patch -p0 -E -l -d ${BSDSRCDIR} < /root/citrus.patch
# patch -p0 -E -l -d ${BSDSRCDIR} < /root/rename.patch

#
# 更新 /usr/bin/make 程序
# 注意:这里 make depend 可能会提示没有 depend 这个参数。可以简单地乎略过去,以
# make all install 来取代之
#
# cd ${BSDSRCDIR}/usr.bin/make && make depend all install

#
# 更新 /usr/share/mk/bsd.*.mk 文件
#
# cd ${BSDSRCDIR}/share/mk
# make install

#
# 更新 /usr/include/* 文件
#
# cd ${BSDSRCDIR} && make includes

#
# run make beforeinstall (fix hier)
#
# cd ${BSDSRCDIR} && make beforeinstall

#
# 更新 /usr/lib/libc.*
#
# cd ${BSDSRCDIR}/lib/libc && make depend all

#
# 注意,以下代码里的 major, minor 请自行以你系统上实际的版本来代替
#
# cp /usr/lib/libc.so.${major}.${minor} /usr/lib/libc.so.${major}.${minor}.orig
# make install

#
# 安装 /usr/bin/mklocale 程序
#
# cd ${BSDSRCDIR}/usr.bin/mklocale && make depend all && make install

#
# 安装 /usr/bin/mkcsmapper 程序
#
# cd ${BSDSRCDIR}/usr.bin/mkcsmapper && make depend all && make install

#
# 安装 /usr/bin/mkesdb 程序
#
# cd ${BSDSRCDIR}/usr.bin/mkesdb && make depend all && make install

#
# 重建整个系统
# 注意:以下命令将会重新 build 整个系统,会花比较长的时间。用虚拟机的朋友请
# 做好心理准备
#
# cd ${BSDSRCDIR} && make build

整个打补丁和编译的过程就以上这些步骤,只是比较费时间而已。但是我相信在编译完并配置好後,你会说一个字:值。也许两个字:SO COOL.

在编译完成之後,运行以下命令可以看到所有可用的 locale:

# locale -a

查看中文 locale:

# locale -a | grep zh

~/.profile

locale 的设置可以加在 ~/.profile 文件中。下面是我在 ~/.profile 文件中添加的部分:
# Part of file: ~/.profile

# 有部分朋友在打了补丁後无法使用 man,可以试试设置这个变量
export PAGER=less

# 以下两个都是设置 ksh 的 history 属性
export HISTFILE=~/.history
export HISTSIZE=1000

# 设定 locale,需要重启系统才会生效
export LC_MESSAGES=C
export LANG=zh_CN.GB18030

export LC_CTYPE=zh_CN.GB18030

我个人比较喜欢 fcitx 中文输入法,但是这次没成功 -- 编译安装都没问题,也可以打字到程序上,但是打出来的是乱码。和我在 RHEL5 上出现的情况一样。所以应该是设置的问题,和 locale 没有关系了。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上了 Scim。

输入法:Scim

Scim 的安装,大家可以到它的官方网站: [url=http://www.scim-im.org]http://www.scim-im.org[/url] 下载。 我个人使用拼音输入法,所以只需要安装两个文件: scim-1.4.x scim-pinyin输入法模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安装。五笔输入法在 scim-tables 这个包里。

编译参数没有什么特别的,我都是这样搞定的: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 gmake
# gmake install

这里必须用 gmake 来编译(感谢 congli 测试和提醒)。必须的包有:

gmake
libtool
gettext
libiconv
gtk+2

还有一些没补全,请大家帮忙补全


编译安装好 scim, scim-pinyin 之後还需要让 GTK 程序能够找到这个输入法,需要执行以下命令:

# gtk-query-immodules-2.0 >/var/db/gtk-2.0/gtk.immodules

关于输入法方面的设置:

# File: ~/.xinitrc
export LC_CTYPE=zh_CN.GB18030

# 注意大小写
export XMODIFIERS="@im=SCIM"
export XIM=scim
export XIM_PROGRAM=scim
export GTK_IM_MODULE=scim
export QT_IM_MODULE=scim

exec gnome-session # 启动 GNOME
#wmaker # 启动 WindowMaker
#fvwm # 启动 FVWM
#cwm # 启动 cwm。OpenBSD 4.2 自带的非常简单的 Window Manager
#startkde # 启动 KDE
#startxfce4 # 启动 XFce4

很奇怪,Scim 不需要在 .xinitrc 里指定启动的程序,它会自动被调用。

OK,That's all. Reboot your system now, and test your chinese env.

Enjoy...

超值闪存摄像机 佳能新品FS200低价上市

CBSi中国·ZOL 09年02月24日 【原创】 作者: 中关村在线 李金昊 责任编辑:陈亮 [暂无评论]

  佳能于今年一月推出了一款一款小巧时尚的闪存数码摄像机——FS200。与以往FS系列产品相比,机身更加小巧轻盈。它采用一块1/6英寸CCD影像感应器,约80万总像素镜头采用37倍光学变焦。笔者今天在经销商处了解到,此款机型现在已经在中关村地区上市了,价格为2999元,随产品赠送原装摄像包、专用贴膜。


多彩闪存摄像机 佳能新品FS200低价上市

佳能 FS200

  佳能FS200采用了一块约12.3万像素,2.7英寸宽屏彩色液晶屏,显示效果不错。此外,FS200采用2枚避 免球面像差的“非球面镜片”,实现高画质的美丽影像。除了37倍光学变焦外,更加入了41倍优化变焦技术。这种技术是数码变焦和光学变焦巧妙结合的新技 术。它不是单纯的数码变焦或光学变焦,变焦时数码变焦配合镜片运动,获得更近却依然清晰的影像。

多彩闪存摄像机 佳能新品FS200低价上市  多彩闪存摄像机 佳能新品FS200低价上市
佳能 FS200

  佳能FS200采用闪存存储,读出和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其它类型的DV快很多。在待机状态下,马上打开液晶屏,即可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快速启动。

佳能 FS200

产品尺寸

122×58×56

产品重量

225克(不含电池)

格式类型

闪存式DV

格式标准

标清格式

感光元件

CCD

元件像素

80万

感光元件数量

1

元件描述

1/6英寸

光学变焦

37

液晶屏尺寸

2.7英寸

防抖系统

电子防抖

红外夜摄

支持

存储类型

闪存式

存储介质

SDHC卡

电池类型

锂电池BP-808

发布日期

2009年01月

编辑观点:

  佳能FS200采用闪存式作为存储介质,机身小巧便于携带。闪存存储不仅轻便小巧,在高原环境下也可以顺利的进行工作,且比硬盘更据安全性。FS200系列共有3种颜色进行选择,分别是红、银、蓝,适合不同人群的喜好。

佳能 FS200
[参考价格] 2999元
[推荐商家] 六月数码
[商家地址] 科贸写字楼1620室,电话:010-82538176、13521020709、13651241797

[报价查询] 数码摄像机产品报价 Canon(佳能)产品报价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常见的WAMP集成环境

 WAMP是指在Windows服务器上使用Apache、MySQL和PHP的集成安装环境,可以快速安装配置Web服务器,一般说来,大家都习 惯于将Apache、MySQL、PHP架设在Linux系统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Windows也有其优点,就是易用,界面友好,软件丰富,操作起来非常方面,因此对新手来说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Apache、MySQL、PHP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将介绍几款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的WAMP集成环境。

  XAMPP - XAMPP是一款具有中文说明的功能全面的集成环境,XAMPP并不仅仅针对Windows,而是一个适用于Linux、Windows、Mac OS X 和Solaris 的易于安装的Apache 发行版。软件包中包含Apache 服务器、MySQL、SQLite、PHP、Perl、FileZilla FTP Server、Tomcat等等。默认安装开放了所有功能,安全性有问题,需要进行额外的安全设定。

  WampServer - WampServe集成了Apache、MySQL、PHP、phpmyadmin,支持Apache的mod_rewrite,PHP扩展、Apache模块只需要在菜单“开启/关闭”上点点就搞定,省去了修改配置文件的麻烦。

  AppServ - 集成了Apache、PHP、MySQL、phpMyAdmin,较为轻量。

   总的来说,无论从安全性和性能上来讲,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都优于WAMP(Windows + Apache + MySQL + PHP),不过由于Windows具有易用的特点,WAMP也未尝不是初学者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Apache Server源代码分析

第一部分 Apache Server源代码

Apache源代码

http-core.c
http-maln.c
http-log.c
mod-access.c
mod-actions.c
mod-alias.c
mod-asis.c
mod-auth.c
mod-auth-anon.c
mod-auth-db.c
mod-auth-db.module
mod-auth-dbm.c
mod-autoindex.c
mod-cern-meta.c
mod-cgi.c
mod-digest.c
mod-dir.c
mod-env.c
mod-expires.c
mod-headers.c
mod-imap.c
mod-include.c
mod-info.c
mod-log-agent.c
mod-log-config.c
mod-log-referer.c
mod-mime-c
mod-mime-magic.c
mod-negotiation.c
mod-rewrite.c
mod-setenvif.c
mod-so.c
mod-speling.c
mod-status.c
mod-unique-id.c
mod-userdir.c
mod-usertrack.c
mod-example.c
mod-mmap-static.c
mod-perl.c
mod-proxy.c

第一部分 Apache Serve源代码分析

第1章 访存控制模块

1.1 mod-access模块
1.1.1 模块结构
1.1.2 定制
1.2 mod-auth模块
1.2.1 模块结构
1.2.2 定制
1.3 mod-auth-anon模块
1.3.1 模块结构
1.3.2 定制
1.4 mod-auth-db模块
1.4.1 模块结构
1.4.2 定制
1.5 mod-auth-dbm模块
1.5.1 模块结构
1.5.2 定制
1.6 mod-digest模块
1.6.1 模块结构
1.6.2 定制

第2章 别名和重定向模块

2.1 mod-alias模块
2.1.1 模块结构
2.1.2 定制
2.2 mod-imap模块
2.2.1 模块结构
2.2.2 定制
2.3 mod-negotiation模块
2.3.1 模块结构
2.3.2 定制
2.4 mod-rewrite模块
2.4.1 模块结构
2.4.2 定制

第3章 CGI和MIME模块

3.1 mod-actions模块
3.1.1 模块结构
3.1.2 定制
3.2 mod-cgi模块
3.2.1 模块结构
3.2.2 定制
3.3 mod-mime模块
3.3.1 模块结构
3.3.2 定制
3.4 mod-mime magic模块
3.4.1 模块结构
3.4.2 定制

第4章 核心代码

4.1 http-core模块
4.2 http-main模块
4.3 http-log模块

第5章 环境变量模块

5.1 mod-env模块
5.1.1 模块结构
5.1.2 定制
5.2 mod-setenvif模块
5.2.1 模块结构
5.2.2 定制

第6章 帧头处理模块

6.1 mod-asis模块
6.1.1 模块结构
6.1.2 定制
6.2 mod-cern-meta模块
6.2.1 模块结构
6.2.2 定制
6.3 mod-expires模块
6.3.1 模块结构
6.3.2 定制
6.4 mod-headers模块
6.4.1 模块结构
6.4.2 定制

第7章 目录索引模块

7.1 mod-dir模块
7.1.1 模块结构
7.1.2 定制
7.2 mod-autoindex模块
7.2.1 模块结构
7.2.2 定制

第8章 登录模块

8.1 mod-log-agent模块
8.1.1 模块结构
8.1.2 定制
8.2 mod-logreferer模块
8.2.1 模块结构
8.2.2 定制
8.3 mod-log-config模块
8.3.1 模块结构
8.3.2 定制
8.4 mod-usertrack模块
8.4.1 模块结构
8.4.2 定制

第9章 其他模块

9.1 mod-Perl模块
9.2 mod-example模块
9.2.1 模块结构
9.2.2 定制
9.3 mod-mmap-static模块
9.3.1 模块结构
9.3.2 定制
9.4 mod-userdir模块
9.4.1 模块结构
9.4.2 定制
9.5 mod-so模块
9.5.1 模块结构
9.5.2 定制
9.6 mod-speling模块
9.6.1 模块结构
9.6.2 定制
9.7 mod-uniqueid模块
9.7.1 模块结构
9.7.2 定制

第10章 服务器信息和状态模块

10.1 mod-info模块
10.1.1 模块结构
10.1.2 定制
10.2 mod-status模块
10.2.1 模块结构
10.2.2 定制

第11章 服务器端include模块

11.1 mod-include模块
11.1.1 模块结构
11.1.2 定制

第12章 代理服务器模块

12.1 mod-proxy模块
12.1.1 模块结构
12.1.2 定制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A 联机参考信息
附录B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